历史与风土塑造未来

街道两旁的建筑保存完好。这片街道以江户至明治时期凭借黄栌树提炼日本蜡生意而兴旺一时的大富商芳我家为中心,土墙仓库和白墙建筑鳞次栉比。街区保护运动始于昭和47年(公元1972年)。当时芳我家的远亲——画家井门敬二搬来镇上,被住宅和沿街建筑深深吸引,于是由他发出保护倡议,小镇登上了文化厅“第一次村落街区调查”名录。由此建筑才获得完好保存。

据说从前小镇作为连接松山与大洲的通路以及朝圣之地曾一度繁荣,从蜡烛商人的住宅建筑中可追忆昔日的风采。其中“上芳我家”和“本芳我家”两座宅邸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构成街道核心区。菱纹壁、工匠打造的精美壁雕、窗格等做工精巧,极具观赏价值。民宅屋檐下摆放着古风的折叠凳,以便街道上来往行人驻足歇脚,这份心思让人欣喜。街道上散落分布着几家新开的咖啡馆和招待所,也营造出良好氛围。

如今的上芳我家是一座博物馆,旧时的蜡烛生产设备和住宅已纳入管理,浅显易懂地讲解着从黄栌树中提炼日本蜡的技术。其中的住宅,无论是奢华的装潢、木工匠人的精湛技艺、拉门和楣窗的品味、还是外廊和台阶式收纳柜的布局,每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这种精神使人敬佩。内外庭院设计巧妙,从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日式住宅建筑的奢华。

我买了一支蜡烛,借用上芳我家的烛台试着将其点燃。在阴影变化层次丰富的日式房屋中,燃烧的蜡烛使得烛光下阴影摇曳摆动,仿佛在电气时代已迷失的审美意识即将满血复活。日式蜡烛是一种手工制品,通过把黄栌树中提炼的日本蜡反复涂抹到灯芯上使灯芯变得粗壮。粗大灯芯燃起的火焰不易被风吹灭,十分稳定,时而一边剧烈摇晃一边燃烧。

从古至今,在小镇山腰处进行烧炭。近年来,一批新的继承人开始定居于此,守护着这项技术和产业。此次采访对象是武藤浩次和山田浩德。当日,山田家生火烧炭的窑炉烟囱中腾起了濛濛烟气。炭块散发着黝黑的光泽,非常漂亮。据说山田先生专门烧制一种“茶炭”,贴有“胴炭(即大块碳)”和“割毬打(即小块炭)”等分类标签的箱子里整齐码放着烧制好的炭块。

镇上留存着一家叫做“内子座”的小剧场,现今仍在使用。采访当天,移居到小镇的居民们正在彩排生日演唱会。由木制隔板分隔开的观众席和包厢独具风情,想必到时这场盛大的演唱会不止能让观众一饱耳福,表演者们也一定乐在其中吧。据说日本曾经有许多这样的小剧场,而让小剧场存续至今的小镇风貌使我深受触动。

小镇街道独具风采。而山间还散落分布着一些村落,蜿蜒曲折的山路和倾斜的坡地风景也别具一格。主动担任向导的宾泉武德先生在石叠地区致力于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在通过“情系石叠项目”探寻小镇的未来;西山学先生曾外出就业,如今返乡,正在研究当地历史;畑野亮一先生是位热心的镇区域振兴课长;而山田哲也先生一聊起新种板栗种植的话题就会滔滔不绝。内子町居民们对于家乡的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2.5.2

Access

Uchiko, Kita-gun Uchiko-cho, Eh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