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茶香与禅意的待客空间

招福楼据说始于明治初年一位从事铸造业人家的妻子在当地开的一家茶屋。战后,第三代掌门人改成如今的餐馆重新开张,直至目前,第四代和第五代掌门人合力经营。从站在餐馆入口,继而踏入院内的瞬间开始,便能感受到一种禅意。铺着细碎砂砾的甬道被精心打理,让人神清气爽。不知不觉间走过洗礼空间,精神得到净化,接下来便被引导至待客区。这种空气中自带庄严神圣之感的空间,唯总店所独有。

记得在我去佐川美术馆的乐吉左卫门馆采访时顺便来到这里,不经意间便拍了精美料理的照片。那天恰逢七月七日七夕节,由此在小菜器皿盖上装饰有梶叶。据说从平安时代开始,每逢七夕便有在梶叶上用墨书写心愿的习俗,那天的小菜器皿盖上的装饰应该就源于此。我还清晰记得系有彩色绳结的梶叶精美绝伦。一年后,还是七月七日,缘分使然,我再次到访这间料亭。于是形成包括当时拍的照片在内的一份记录。

这份记录并非特意安排的采访,而是机缘巧合下,连续两年在同一天、同一家料亭,邂逅了相同风格的料理。因此严格来说,其中混杂了两年份的料理。我并非专业摄影师,在《低空飞行》中也鲜少拍摄料理照片。但那些料理,以及围绕料理的器皿与空间深深吸引了我,令我一时兴起按下了快门。正是出于这段经历,我决定借此机会介绍这家料亭

由外行人来解说料理,恐怕已是煞风景之事。如果说茶之汤的美学,在一服薄茶与素朴的茶室中得以展现,那么这家料亭,则将这份美学精心打造为一系列费尽心思的料理与装点的空间,呈献于人。料理的精髓,在于与茶道精神浑然一体的季节感知及其表达。当盛在冰碗里的凉素面端上桌时,一眼便知那是仿乐茶碗的形制。待享用完面条,店家更备有雅趣:用白布包裹冰制的乐茶碗,再啜饮其中的汤汁。

香鱼料理始于厨师自前庭携烤钵登场,蹲在庭院小径上开始烹制。他从抱烙(一种盛活鱼的容器)中游弋的琵琶湖香鱼里抓出一条,以竹签刺穿,再将其插入烤钵的炭火余烬中炙烤。香鱼被刺穿瞬间的骤然扭动、微弱的痉挛——这份承接生命的紧张感,由檐廊直抵客席。生命转化为食材,直至作为料理盛入盘中,这一过程赤裸而深刻地演绎着“一期一会”的真谛。

烤得恰到好处的香鱼,盛于竹叶形状的器皿中呈上。这是两条个头稍大、腹中抱籽的香鱼。火候完美无瑕,穿串的手法更是精妙,鱼身跃然盘上,仿佛仍在活蹦乱跳。香鱼共呈两盘,第二盘中是两条略小的鱼。看其大小,许是幼香鱼?这两条已从竹签取下,彼此交叠摆放,依旧宛若游弋之姿。想来正是那穿串的手法令其呈现如此姿态吧?

为应和七夕时节,席间器皿多显清凉意趣。尤以酒器为妙——剔透的切子酒盏,盛着冰镇佳酿,既令酒意酣畅,又似将沁爽凉意送入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盛放甜点芒果的雕花玻璃器皿,以细腻纹饰衬得橙黄果肉愈发鲜亮。最后奉上的薄茶,盛于纤巧的织部黑陶茶碗。釉色流淌间透着料亭主人的雅致品味,气韵悠然,捧于掌中亦觉温润适意。

2025.7.7

Access

Shofukuro Honten
8-11, Yokaichi Honmachi, Higashiomi City, Shiga Pref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