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动普遍的美“震源”

第一次见到芹泽銈介的作品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早新闻报道:在巴黎的“巴黎大皇宫”举办的芹泽銈介展大获成功,评价他的创作堪比保罗·克利(Paul Klee)。报道中展示了一幅以区别于书法和纹章的笔触描绘的汉字“风”的海报,下方的罗马字落款“Serizawa(译注:芹泽)”看上去熠熠生辉。回忆起来,当时确实感到:这样的作品也许真的可以通行世界。

再会芹泽銈介的名字,是我刚开始从事日本的地域工作时,经几位杰出人物的介绍。其中包括在鸟取的青谷生产和纸的盐义郎和在富山的八尾经营和纸工房“桂树舍”的吉田桂介,据说这两位分别引领各自地域文化的大佬在年轻时都受到过芹泽銈介的熏陶。两位大佬都经营着将小学校舍迁走后改建而成的和纸资料馆,都在同样的展台上摆放着和纸以及古今中外的美术工艺品。

说到民艺,首先浮现脑海的是柳宗悦。原因并非是他作为美术家的作品,而是他在倡导“美只存在于从平凡生活中孕育出的,即所谓不知出处的生活用具中”的同时,对陶艺和纸等传统工艺的骨干力量还不断给予着鼓励。芹泽銈介作为一名工艺家,不仅在理念上与柳宗悦不谋而合,他的型绘染也正好完美体现了柳宗悦所倡导的民艺精神,当年参与民艺运动的人无一不为芹泽銈介的创作所倾倒。

型绘染,即依据手绘草图用纤细的纸刀剪出型绘纸,在上面施涂防染胶浆后,再用染料进行染制成型,主要在布材上制作。草图留下的线痕在脱型的过程中获得升华,恰到好处地演化为普众形态。最终确立了独属于芹泽銈介的造型语言。无论是平假名还是汉字,亦或是手绘,凡经他之手,全部都会一下变为普众的、魅力的造型化身。

由本篇开头介绍的1976年的电视报道可知:芹泽的魅力甚至已感染到巴黎。作为设计师,我从立志投身设计事业开始,长久以来都要求自己不看芹泽銈介的作品。日本有许多完成度极高的传统平面作品,比如纹章或武家的旗指物(译注:指古代武将背后的靠旗)等创意设计,而芹泽的创作也堪列其中。因此一直以来我都直觉地认为:一旦被芹泽的魅力所感染,就会阻碍自己创作出新形态。

但由于工作之故,一次我受邀从设计的角度解说芹泽銈介的魅力所在,借此我探访了位于静冈市的芹泽銈介美术馆。站在馆内收藏的作品前,再次认识到先生作品的伟大,同时得见的“芹泽銈介的家”也成为自己重新感知这位艺术大师的契机。通过实地感触仍留有大师浓厚气息的家,自己仿佛封印被解一般可以释然地面对大师的作品,其中之妙业已欣然渗透至自己的心底。

“芹泽銈介的家”曾是先生从宫城县迁至东京蒲田时改建的民宅的木制仓库,后于1987年再度移至美术馆旁边。对这个家据说先生曾自评“平凡如农夫,健康如农夫”,而这里本身其实就是一件极简的民艺作品。芹泽銈介是一位骨灰级的工艺品收藏家,家中满是先生收藏的家具、木工、染织、玩具等极具魅力的古今中外的工艺品,散发着不啻于美术馆藏的光辉。

美术馆是由“建筑界鬼才”——白井晟一设计。1955年的“原爆堂计划”尽管夭折,但是作为建筑师,白井晟一形成了对日本的现代建筑追求合理客观性的设计风格。美术馆是他晚年最后的遗作。中庭里配有水池和喷泉的建筑——“石水馆”,拱形的窗户和开口极富特色。除由于展品不适合紫外线照射,致使从内部无法远眺至外部这一点稍显遗憾外,宛如迷宫的馆内和垒筑的石墙都给这座建筑格外平添了魅力。

与美术馆相邻,是弥生时代的居住群遗址——“登吕遗迹”,这里现在等同于仿真再现的排有竖穴式住居的野外型古代史博物馆。竖穴式住居,被认为是在弥生前的绳文时代既已获得设计构思的居住形态,或可称之为民艺的鼻祖。无论是为防止水的侵入而筑起的土坝,还是旁边建起的高地基仓库,无一不是构成以稲作为背景的定住时代日本民宅的基础,绝对值得实地一览。

2021.4.5

Access

Shizuoka City Serizawa Keisuke Art Museum

422-8033 5-10-5 Toro, Suruga-ku, Shizuoka